本地「政策市」

本港樓價近年不斷攀升,政府急市民所急,在沒法子推行任何獨立貨幣政策的環境下,金融管理局多番出招,嘗試以行政手段穏定市場。昨日下午,金管局再度利用樓宇按揭成數限制銀行放貸,並首次訂立規則有限度地限制境外人士在港買樓。

香港政府一直以本港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為榮。承傳自殖民地時代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港府官員多以「大市場小政府」為施政方針,好令這小城市多年來穏守全球最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這寶座,維持社會公義和解決貧富懸殊等亦自然成為次一等的施政目標。近年,輿論愈益重視社會公義,周遭反對政府施政不公之聲始起彼落。

現時中港兩地樓市畸型發展,大大刺激信貸需求。而內地政府有效地收緊銀根,間接將內地樓市的炒賣活動推至香港,亦令內地人轉移陣地到本港集資,更進一步刺激本地的信貸市場。

監管機關今趟汲取了當年樓市泡沫爆破的教訓,利用銀行信貸按揭成數調控市場,再多番以「口術」配合,而其中最絕妙精巧之處就是以了解本地銀行未來大半年的貸款融資策略為名,實際上乘勢頻繁地造訪業務策略較進取的銀行,利用各式各樣的行政手段讓銀行認清有關風險。

如此看來,本地樓市以及信貸市場受政策及行政機關干預的影響,漸具內地「政策市」的風格,那個容許公平競爭的自由開放營商環境亦快要成為一紙空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