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憶魏武

奈良公園位於奈良市以東的春日山麓,面積約600公頃。此為一綜合公園,園內的春日神社,位居日本三大神社之一、千年古剎東大寺和興福寺莊嚴宏偉卻又古撲幽雅、春日山原始森林古木參天,千年來無人砍伐,仍保持原始生態。

奈良公園_東大寺_中門06

除此以外,公園裡更養了超過一千頭鹿,由於園內沒有欄杆、籬笆,隨時隨地都會有鹿大搖大擺擦身而過。鹿兒們也非常大方,不會靦腆、害怕,更沒有敵意,任由遊客撫摸或拍照。在公園內隨處可發現牠們的蹤影,有的在一碧千里的草地上嬉戲追逐,有的在神社參道兩旁的樹下酣睡,害得我不敢造次,踮著腳悄悄地走過。

初次參觀東大寺,看見寺外聚集了數十頭鹿,好生詫異,難道牠們也是信衆不成。原來寺外有商店小販售賣「鹿餅」,供遊客餵飼鹿兒。鹿兒們在旁邊,一見有人手持鹿餅,便將其團團圍住,有鹿隻老實不客氣,拼命伸長脖子,企圖搶奪,有其他鹿隻咬著他的衣角不放,索取手中美食,遊客不由得大樂。奈良公園_東大寺08

鹿與傳統中華文化關係密不可分。「山麓」一詞乃山腳之意,將「麓」字拆開,上「林」下「鹿」,表示鹿在山腳下的樹林生活。美麗的「麗」字,上「丽」下「鹿」,可想而知,古代文化中,鹿是美的象徵。麒麟象徵吉祥,兩字部首皆從鹿,可以推論,鹿也代表好運多福。與鹿有關的成語有「逐鹿中原」和「鹿死誰手」,因此鹿字有政權或權力的意思。

在奈良公園𥚃,看到人與鹿各得其樂,不由得想起曹操名詩《短歌行》𥚃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全詩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此詩容後討論,讓我先談作者曹操。奈良公園_東大寺_南大門05

曹操乃三國時期一代梟雄,更是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指他乃「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讚他「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蘇東坡《前赤壁賦》形容他:「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大文豪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也說:「其實,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可惜後世對諸多誤解,基於不同理由,史書、野史與民間傳說將他形象嚴重扭曲。京劇戲曲中,曹操是帶著白臉譜的奸險角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更把他徹頭徹尾抹黑,使他成為家傳戶曉的第一號大奸角。

東漢末年,大地飽受戰火蹂躪,滿目瘡痍。曹操捭闔縱橫,平黃巾軍、降張綉、擒呂布、伐陶謙、討袁術、滅袁紹、破劉表、征烏桓,平定大半個中國,孫權不敢惹他,劉備被他打得無家可歸,連妻兒也不顧就落荒而逃。他在《蒿里行》流露悲天憫人的情懷:「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當成為丞相時,大整頓吏治、抑制土地兼拼、減輕徭役、實行屯田制、修建水利、安定民生。此僅如此,他更有偉大抱負,從《對酒》一詩可以窺見: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穀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吏不呼門」、「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斑白不負載」(長者毋須肩扛頭頂重物)、「子養有若父與兄」(官員對侍老百姓如同自己父兄)、「路無拾遺之私」等等,全是他心中美好社會的願景。由此可見,曹操是一名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主義者,和民間流傳的奸詐小人形象大相徑庭。

奈良公園38上次重回奈良,正值暑退初秋時。涼風輕拂,樹枝不敢造次,只輕輕搖曳而作呼應。樹葉變得色彩斑斕,想起蘇大學士的名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由於楓葉尚未染至一片火紅,不見蜂擁而至的遊客,秋高氣爽,獨個兒享受涼風輕撫,閒步如白雲流水,說不出的惬意舒暢。

所謂春生秋殺,春天是萬物繁𣶹之時,相反秋天則是萬物肅殺。難怪歷代文人都以秋天比喻哀傷離別之情,甚麼「秋來處處割愁腸」、「多少綠荷相倚恨」,屈原形容秋天乃「悲哉秋之為氣也」。

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桓班師回朝,路經渤海之濱。心有所感,題詩《步出夏門行》,其中一章《觀滄海》,寫自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其時正值秋天,「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但他沒有感傷,而且「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流露積極進的人生觀。另一章《龜雖壽》道「神龜雖壽,猷有竟時」,神龜也有壽終之日,何況是常人。他已年過半百,已屆知天命之年,北方已經平定。不過,曹操非但沒有志得意滿,反之認為人生短暫,要在有生之年建立千秋功業,寫自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雄心勃勃,躊躇滿志,期望能一統河山。

約二千年後,有人來到渤海,以詩緬懷曹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此人正是毛澤東。古往今來,像此二人既睥睨天下而又詩才卓絕者,實屬鳳毛麟角,也難怪老毛對曹操惺惺相惜。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與劉備指點江山,道:「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據說當年毛澤東練習筆墨時,曾多次書寫此句。也許,他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讓我們回頭說那首《短歌行》。此詩作於建安十三年,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慨嘆了人生苦短。後來筆鋒一轉,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引自《詩經·鄭風》,原本是一首情詩,詩人抒發對情人的思念。曹操念念不忘的,不是情事,是國事;使他魂牽夢縈的,不是情人,而是賢人。因此,同句被引用到《短歌行》,曹操表達他求才若渴,對招攬人才一事「悠悠我心」,念念不忘。「但為君故,沈吟至今」,為了你們我一直低吟到現在。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取自《詩經·小雅》。大概意思指有鹿看到美味的萍草,心情愉悅,發出呦呦之聲呼叫同伴。當年周王宴請羣臣,宴會上樂韻悠揚,杯觥交錯,樂也融融,形容明君得到賢臣輔助,君臣上下一心,天下㫒平。曹操流露出求才若渴之心,他希望效法周王得到賢明人仕相助,使天下大治。數年後,他又先後寫了數篇《求賢令》,其中一篇明言:「二三子其佐我明楊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在科舉制度創辦前,朝廷長期依賴士族管治,家族門第作為官員選拔升遷之條件,門閥觀念根深柢固,造成社會「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弊端。
過份重視名聲却助長士大夫矯情虛偽、道貎岸然之不良風氣。曹操對此不以為然。為了打破陋習,他提出「唯才是舉」,不理門第出身,不問社會名聲,只要有真材實幹,就可得到重用。

曹操唯才是舉,就是企圖打破士族壟斷官位的局面,而才幹作為選拔官吏的條件,對社稷大有好處,卻損害了士族的既得利益,令自己站在士族集團的對立面。當曹操大權在握,群臣抨擊他為奸臣、視他為大逆不道的竊國者,反對者當中,固然有忠於漢室者,更深層的原因,其實是舊有的既得利益者對新制度的抵抗。

假若曹操到此,看到春日山麓人與鹿各得其樂,想必也會心情大樂,宴請文臣武將,高歌人生幾何!

建安十三年,曹操赤壁遭逢慘敗,統一天下美夢成泡影,但在他的努力經營下,曹魏政權根基依然非常穩固,南方的孫吳及蜀漢不敢大舉來犯。

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試問能無憾而終,又有幾人?

曹操曾説過:「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僅寥寥數字,卻字字擲地有聲;雖驕傲自負,但言之有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要是沒有曹操匡亂反正 ,也不知兵荒馬亂、生靈塗炭至何年何月。

自古興亡有誰知,千秋功罪任評説。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往事千年,春日山屹立不倒,山麓的原始樹林依舊長青,春去秋來仍然固我。

發表留言